利他故事

別讓手機成為孩子生命中的最後一塊樂土

Image

 文/利伯他茲心理諮商所 才煒民 諮商心理師

       「要是你拿走我的手機,我就去死!」強力的脅迫字句,竟然出自於孩子口中,是甚麼讓孩子的生命變得如此狹隘,只剩下六吋銀幕裡的虛擬活動?又是甚麼因素,讓親子關係不斷惡化,需要以死相逼?讓我們先回過頭來思考,在一切的不幸和問題發生以前,甚麼樣的使用規範是可以執行的,而甚麼樣的結果能讓親子都感到滿意的。

使用手機不是個問題,如何使用才是

       我們得先承認,即使是成年人也可能會長時間使用手機,且不單只是用於工作聯繫、關懷親友,網路世界的豐富素材令人欲罷不能,它具有教育、藝術、遊戲體驗、影視娛樂效果,甚至可以用來做商品銷售和股票交易。同時,網路上也有足夠讓人分心的廣告與誘惑。生活常見的例子像是:「原本我們只是打算看訊息,卻不小心看到廣告、點擊影片……」等到回過神來,自己可能已經在蝦皮下單購物了!我們得承認即使是成年人使用手機,也會發生浪費時間的現象。

親子討論手機使用規則的常見謬誤

        用一段經典場景來說明不當管教:

       父母(失去耐性、不耐煩):「我們說好的一個小時!你怎麼又超過了!沒收!」

       小孩(慌亂、焦急):「我遊戲還沒結束,你不要這樣!剛剛有同學找我……」

       小孩(手機被沒收後,感到氣憤):「你自己還不是常常在使用手機!」

       父母(被激怒,態度更強硬,講話大聲):「我是大人了,你是小孩,聽我的!」

       當孩子無法做到自制、自律的行為時,失去耐性的父母,可能做出的舉動:

  1. 使用權威:父母也是人,失去耐性時可能讓人會變得粗暴,採取強硬的管教手段。但不斷運用權威的結果,常常是親子關係陷入對立,小孩子更會想盡辦法拿到手機,或是因為氣憤做出情緒性的行為,如:不寫功課、不吃飯、摔東西、徒手捶打牆壁……等。有句話叫做:「認真了就輸了」。開口前,可以先緩緩自己的情緒,酷酷的說:「又超時了,看起來一個小時有困難,你說怎麼辦才好?」
  2. 把使用手機當成獎勵:「如果你考一百分,就給你玩兩個小時喔!」這個說法也是很常見的,會更容易強化孩子使用手機的動機,甚至削弱了學習表現。「如果你__OOO__,就給你__XXX__。」要是考不到滿分,其實90分也不錯,但是90分不能玩手機阿!我不要努力了啦!生活中令人愉悅的活動很多,孩子如果有進步或是其他天賦,如:做菜、完成模型,具體的回饋誇獎他的表現,其實就是最簡單樸實的獎勵。

創造健康的休閒

      「如果全家人都在使用手機,那不就沒甚麼立場要求孩子少用了嗎?」

       父母自身也是高頻率使用,的確讓人尷尬,因此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的是“別讓手機成為你生活中的唯一娛樂”,用增加親子活動的方式,取代指責要求和權威管教,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桌遊,帶他從事他喜歡的運動(許多心理諮商所都有辦理親子團體、課程)。如果父母可以多一個身分,是身為孩子的玩伴、好友,在親子關係良好的前提下,孩子更有可能聽見你的期待。

註:本文僅提供辛苦的父母簡單的參考,詳細辦法及問題因應策略請洽各地區心理專業工作者。

社會企業聯絡電話:(02)2936-2989

七品聚餐廳粉絲團

利伯他茲臺北諮商所

Rebirth cafe 心聚點

九個菓子粉絲團

© 2021 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